“丝路花开 大道同行”大型融媒体采访行活动走进南阳方城 传承张骞文化 讲好丝路故事

8月9日,“丝路花开 大道同行”大型融媒体采访行活动南线采访团,走进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昔日的方城,见证了“博望侯”张骞出使西域十三载,功成归来封博望的伟大成就。今天的方城,在被纳入河南省“一带一路”规划重点发展城市以来,推动各领域发展,在经济、文旅、生态环境等方面实现破茧蝶变。

活动启动仪式在方城张骞广场举行,现场展播的史诗剧《丝路印象——张骞》,仿佛带着现场观众穿越到了那个年代,节目在追溯历史的同时,重现了张骞出使西域的伟大成就,人们被这位丝绸之路开拓者百折不挠的精神深深感染。据了解,方城县于2017年创作的《丝路印象——张骞》,及2018年创作的《丝路印象——一带一路》,均荣获南阳市艺术创作大赛一等奖。

作为张骞的出生地和封侯地,陕西城固和河南方城目前仍生活着不少张骞后裔,浓浓的血脉之情让他们跨越空间的隔阂,近年来,双方开展了多次认亲交往,当天,生活在方城县博望镇董店村尹庄的张骞第76代后裔张国芳也来到活动现场,借助此次大型融媒体采访行活动,两地的张骞后裔进行了“隔空”问候。城固的张骞第67代后裔张利军,还题写了“城固方城汉水连 博望风骨永相传”的条幅,委托三秦都市报记者送给方城的亲人们。

南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王毅红,方城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县长岳太斌,方城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张中坡,方城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李超峰,三秦都市报副总编辑祝光出席当天活动。

岳太斌介绍,2015年,方城县被河南省政府纳入河南“一带一路”规划重点发展城市以来,该县全力推动文旅融合、轴承装备、超硬材料、医药制造等产业集聚发展,奋力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南阳市域副中心城市、区域交通枢纽城市。“此次‘丝路花开 大道同行’大型融媒体采访行活动的成功举办,必将进一步提升方城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岳太斌如是说。

祝光在启动仪式上表示,“丝路花开 大道同行”大型融媒体采访行活动南线采访团走进方城,将践行“四力”,深入采访,共续丝路情缘,共同讲好丝路故事、中国故事。

活动现场,采访团将精心准备的陕西耀州青瓷“倒流壶”及来自茯茶镇集团寓意“反正都是福”的“茯牌”赠与方城,对方回赠具有当地特色的黄石砚摆件,形象描述了当年红二十五军鏖战独树镇的革命故事。随后,王毅红宣布,“丝路花开 大道同行”大型融媒体采访行方城站活动正式开始。

方城县有关单位及各界群众200余人参加了当天活动。

文/图记者 白圩珑 李宗华 代泽均

丝路故事汇

城固与方城的“博望”情缘

“希望我们陕豫两地的张骞后人共同携手,传承好张骞文化”“以后要常来常往,相互沟通”……8月9日,“丝路花开 大道同行”大型融媒体采访行活动走进张骞封侯地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在活动现场,当远在陕西城固的张骞后裔张利军和方城张骞后裔张国芳,通过视频互致问候、共述情谊时,两人都兴奋而激动。

常来常往

传承好张骞文化

“‘城固方城汉水连,博望风骨永相传。’我把这句贴心话送给远在方城的‘亲戚’,希望我们两地的张骞后人共同携手,发扬张骞勇于开拓的精神,传承好张骞文化。”8月9日,远在陕西城固的古丝绸之路开拓者张骞第67代后裔、张骞与丝绸之路文化著名学者张利军通过视频,向方城博望的张骞后人致以热情问候,并通过本报记者转赠了自己创作的书法作品。

张利军的一番话,让在活动现场的方城县博望镇董店村尹庄村民张国芳激动不已,他连连说道:“今天是大喜的日子,感谢三秦都市报社组织了这场活动,我们张骞后裔通过视频相见,问候交流,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以后要常来常往,相互沟通。”

张骞与“博望”有着不解之缘。原籍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博望村的张骞,于汉武帝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被封为博望侯,封地为博望(如今的南阳市方城县博望镇)。

今年74岁的张国芳是张骞的第76代后裔。“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时,曾在匈奴娶胡妻,生两子。归汉时,两个孩子都十多岁了,他封侯博望时,其子已接近成年。他二次出使西域时,儿子已能帮他在封邑料理事务了。此后,他的妻儿生活在封邑,一辈辈繁衍生息。”张国芳说,张骞当时的封地西至白河,东至桐柏余脉大成山,北至伏牛山,南至汉水流域的襄江,几乎涵盖整个南阳盆地。

“2000多年来,我们祖祖辈辈在城固守护先祖之墓。到我这一代,已经是第67代。”张利军告诉记者,目前,张骞后裔主要分布在汉中市城固县博望村。

2014年6月22日,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项目“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正式通过世界遗产大会审议表决,张骞墓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故里认亲

血脉永相连

目前方城县内包括尹庄、老尹庄、老君庄、鱼池、大李庄等在内的村庄,居住着张骞后裔。因为方城博望是张骞的封侯地,陕西城固是张骞的出生地,因此两地的张骞后裔有过多次寻亲之旅。

2009年8月14日,张骞故里——陕西汉中城固县博望镇白崖村来了一群说河南话的客人,他们在张骞墓前燃放鞭炮,摆满供品,焚香下跪三叩首,极其虔敬。他们来自河南南阳方城博望镇,是张骞留在河南的一支后裔。“一直想回家看看,找找我们的根。这是第一次回来,我们打个前站,以后回来的人更多。”在两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00多年来,他们第一次回到故里认亲归宗。

2023年6月1日,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政协,城固县张骞文化研究会、张骞纪念馆一行13人,千里迢迢来到方城县博望镇,探访张骞封侯地遗迹,拜会张骞后裔,开启了两地文化交流的新篇章。

共同谱写

新的“丝路传奇”

“张骞不仅是城固乃至汉中的一张名片,张骞敢为天下先的开拓精神,矢志不渝的顽强毅力,持节不失、重信守诺的爱国精神更是城固儿女不忘初心的宝贵精神财富。”8月9日,在和方城博望的张骞后裔连线互致问候、共话情谊后,张利军告诉记者,近年来,城固不断探索、研究、传播张骞文化,主要表现在开展张骞相关文化活动。比如,每年城固都会举办张骞祭祀活动,各界宾朋前来缅怀祭祀;冠名张骞的相关文化艺术活动,更是形式多样,成为了城固男女老少汲取精神与力量的重要载体。同时,城固也在持续擦亮叫响张骞品牌,城固的茶叶、酒店,或加冠张骞品牌,或以张骞文化命名,扩大了“张骞故里”、张骞品牌的影响力,为城固发展增进了张骞品牌的人文实力。

和陕西城固一样,河南方城也紧抓机遇,以丝路文化为重点打造升级旅游业,张骞封侯地博望古城相关文物古迹得以修复,佛沟摩崖造像石雕区得到高标准规划开发,七十二潭景区、扛着“中国最早楚长城”金字招牌的七峰山景区被纳入创建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县规划中,吸引着世界游人纷至沓来……

人文城固,丝路之魂;生态方城,丝路之根。新时代的城固与方城,站在古代“丝绸之路”的东方源头,斗志昂扬地乘着“一带一路”的东风踏上新征程,奋力谱写新的“丝路传奇”!

文/图记者 赵争耀 范为民 白圩珑 李宗华 代泽均

记者手记

方城印象

第一次来方城,要说初见印象,就一个字:中!

先说文化。8月9日,“丝路花开 大道同行”大型融媒体采访行活动(方城站)启动仪式就是在张骞广场举行的。西汉时期,著名外交家、探险家张骞两度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因功高盖世,汉武帝封张骞为博望侯,封地就在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

这里还有春秋时期的楚长城、古缯国遗址、襄汉漕渠遗址、扳倒井驿站、火烧博望坡三国古战场……走进方城,就走进了历史文化博物馆,在这里可以探寻文明踪迹,触摸沧桑巨变。

再说旅游。这里自古有誉“富裕之州”,伏牛、桐柏两山宛如二龙戏珠,长江、淮河、南水北调的丹江三水润墨,七峰山生态旅游区、“天下第一古长城”楚长城,钟灵毓秀。

行在美景中,品在舌尖上。羊肉烩面、博望锅、粉浆面、胡辣汤、火烧等特色美食,令人垂涎欲滴、回味无穷。

石质如玉、发墨如油的黄石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石猴、蚕丝被、山珍、三粉、蜂蜜、黄金梨……方城的名优特产更以其独特的品赏、收藏价值备受推崇。

方城是个好地方,中!

记者 赵争耀

原标题:《“丝路花开 大道同行”大型融媒体采访行活动走进南阳方城 传承张骞文化 讲好丝路故事》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