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掘弘扬徽州山水人文之“色、香、味”
密匝匝的青山绕城环村,座座翠峰如簇如屏,条条清溪喧嚷着冲出峡谷抱村入户;走上数百年间被无数脚板磨出一汪青光的徽杭古道,岭头几棵红枫掩映山崖怒放的野菊花。穿过岭下的油绿菜圃、村头石桥,修旧如旧、工雕细镂的的古祠堂,隐入黛瓦粉墙错落有致的徽派民居间,村民熙然而乐,笑容和善……
行走在古城绩溪,到处是原生态山水、有形无形的历史文化遗存。每片青山都响着天籁,每个村落都存着历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自然人文景观资源正在化为当今生态文明和文化建设的徽风皖韵软实力,不断增强安徽整体文化影响力。
绩溪是“入徽之冲”,是徽文化主要发源地、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尤得徽州山水人文之“色、香、味”。
色,是流淌在大山之间的一片深深浅浅的绿。这里位于神奇的北纬30度附近、黄山山脉与天目山脉交汇地,坚持绿色发展,逾80%的森林覆盖率形成的“天然氧吧”,沁人心腑;“香”,是“东南邹鲁,邑小士多”的千年文脉。这里的木雕石雕砖雕、古城古村古祠,制茶制丝制墨,人文荟萃;味,则来自徽菜的鲜香醇厚,这里是徽菜和徽厨的故乡。
作为文化标识的“徽州”让人沉醉,不仅在其景,更在其人、其事。在守正创新中进行现代化转换,展现传统文化精髓的时代魅力,徽菜文化的弘扬发展为其典型代表。
2005年,绩溪县举办第一届安徽省徽菜美食节。今年11月11日,第九届徽菜美食文化旅游节活动又将开幕。绩溪发布了三条精品美食旅游线路,供海内外游客打卡游玩,欣赏山水间的诗意、舌尖上的徽州。
打开经典徽菜的“百宝箱”,“金徽厨”已成为促进当地群众就业增收的重要劳务品牌
作为中国八大菜系之一的徽菜,源起于徽州故里绩、歙一带,因商而彰。
古徽州山多田少,特产丰富,但粮食不足,一些农民另谋生计,开辟从商之路。唐末,北方大量士族之家迁徙于此,使古老闭塞的山区经济和文化得到发展。宗飨乡饮之事日渐活跃,崇尚饮食蔚然成风。
“枕山、环水、面屏、朝阳”的徽州屋阙之内,常年晃动着一位添柴执铲的徽州厨娘,在恬静安闲的日子,好一顿爆、炒、熘、炖、焖、煮、蒸,生活就有了别样的鲜香风味。
晋菜喜酸,川菜喜麻,湘菜重辣,鲁菜多咸,苏菜偏甜,而徽菜兼容并包,百味俱全。娴于烩炖,荤素互衬,味守天然,食养同功,极好地诠释了中华膳食文化的精髓。
日常的绩溪古城,就是经典徽菜的“百宝箱”和集散地,不论早市的“挞馃”“浇头面”、水馅包,还是正餐的“一品锅”、臭鳜鱼、刀板香,都让游人品出纯正徽州风味。在这里,两年一届的“徽菜美食文化旅游节”成功举办了八届,被评为长三角十大特色节庆活动之一。目前全县平均每10个劳动力中就有1名厨师,“金徽厨”已成为促进当地群众就业增收的重要劳务品牌。
步入绩溪博物馆“徽味绩溪”展厅,130余道仿真徽菜,是千年徽菜史的缩影。一张著名学者胡适于1917年12月30日在上庄老家举办的婚宴菜单,隔着时空让游客感受当年乡土宴席上的推杯换盏、执箸巡味。
省级文保单位“三雕博物馆”近在咫尺,不妨闲步走进,看看徽州民间的砖、木、石三雕精品,明代雕刻粗犷、古朴、大气,清代雕刻细腻、温润、繁复……在这,品鉴的是另一场徽雕文化盛宴。
出城二十多公里,自山脚一座岩口亭拾级而上,高峰巨岩,南北夹峙;石栈宛若天梯,直插白云深处。初登者扪壁缓行,不敢俯视。涧中一川乱石,重重堆叠。涧水潆洄跌宕,轻吟怒啸,湍急成潭。登至岭头,4根大石条架成一道关口,“江南第一关”的楷字虽经剥蚀,依旧传神。这就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中国体育旅游十佳精品线路——徽杭古道景区,已成为华东地区著名的网红徒步游线路。
徒步古道,漫赏秋光,饥肠辘辘时分,找野外农家乐、县城徽菜馆打表尖,热气腾腾的“臭鳜鱼”、“绩溪干锅炖”、绩溪炒粉丝端上桌……山水铭心,唇齿留香,人间好时节的美意盛情不过如此。
自然人文景观资源化作长三角后花园的治愈系生态文旅产品,让游客荡涤身心
从绩溪古城驱车10分钟,就到了“程朱阙里”、千年古村仁里村。清川一曲抱村流,两岸秋山如画屏,笋烧肉和毛豆腐的香氛,时时在这座历史上徽商汇集的水陆码头边弥散。
距仁里8公里,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龙川。胡氏宗祠,是中国木雕殿堂;奕世尚书坊,为徽州石雕典范。水街两岸,石巷清幽,古意晕染。沿街小肆,杜字虾米豆腐干,可佐酒、佐茶;龙川燕笋干,可作配菜、当零食。就着进士巷,依着灵山庵,品咂几口,眼前荡起的是村头溪山一圈圈的竹影碧波。
从龙川南下50分钟车程,抵达家朋尚村,这里享有“摄影小镇”“全国环境优美乡”“中国美丽田园”“安徽省最佳旅游乡镇”等殊誉。雄峰耸峙,山若削成,山下大片油菜花梯田中,卧着静谧的徽州古村落。这里每年春日举办“油菜花节”小有名气,长三角游人如织。在许氏宗祠的背面、听泉楼的侧檐,循香敲响几家农户的门楣,有很大概率可品味绩溪的金牌挞馃——尚村挞馃,及尚村山泉水蒸煮的皮薄馅美经营剔透的水馅包。
作别尚村,骑行在华东地区海拔最高的盘山公路皖浙天路,这条绩溪百里历史文化长廊旅游风景道,从高空俯视,如巨龙蜿蜒在群峰众壑之间,山山林木葱茏,风景秀逸逼人,再邂逅一场微雨后的轻岚薄雾,人就在飘渺仙境了。
这里的自然人文景观资源在生态文明建设和文化创新发展中,化作长三角后花园的“治愈系”生态文旅产品,让无数游客思接山水、情贯古今、荡涤身心。
徽州山水人文为何极富魅力?传统文化之根继续开枝散叶,让现代人享受自然人文和合之美
厚重徽文化的加持,化为变废为宝的魔力。绩溪糸巷美食城,原来是一座荒弃多年的缫丝厂,用文创添上烟火气,让游客在古朴雅致的徽馆里,沉浸式体验徽菜的前世今生。
从古城出发,沿着快速通道奔赴当地文化重镇上庄,也就一盏茶的工夫。上庄是极负盛名的经典徽菜“胡适一品锅”的发源地、全省首批特色美食村之一,不说一品锅多层有机食材熬煮三四个小时的内涵丰厚,光是那一碗晶莹剔透的山芋粉丝,佐以笋干、豆腐干、肉丝,入口便是难忘的鲜香。
距离上庄仅5公里的石家村,村如棋盘,村中道路三经五纬,错落有致,一幢幢架构考究的徽派民居犹如一枚枚相互呼应的棋子布局其间。这片明山秀水的“自然棋秤”之中,摆一席徽宴、观几折徽戏,成为村民沿袭600年的传统民俗。
从石家村一径东行,便来到声名煊赫的徽菜发源地之一、“中国徽厨之乡”伏岭镇,近年来,伏岭镇大力传承和弘扬徽菜文化,整合当地特色徽菜美食,建成绩溪徽菜历史文化陈列馆,推介各式精品菜肴。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今天的现代人,感慨着汤显祖的感慨,奔赴这片“精神桃源”般的青山绿水,享受一种自然人文和合之美的精神洗礼。
徽州山水人文为何极富魅力?因为这里存留着传统文化之根,继续在开枝散叶。以“天人合一”理念和农耕社会高超技术为支撑,人对自然生态和景观格局的主动适应与合理利用,给今天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带来新的启示;袭古创新、礼乐交融的文化活动,为经济社会发展搭台唱戏,滋养居民美好生活。金秋时节,让我们寻味“徽菜之乡”,乐享“舌尖好风光”。
■ 通讯员 暮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