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是第42个“世界粮食日”。当天,记者走访中心城区多个餐饮场所发现,大多数消费者积极践行“节约粮食、拒绝浪费”,根据自己的饭量点餐,并将没有吃完的饭菜打包带走,“光盘”已经成为餐桌上的文明新风尚。
当天12时50分,记者走访孔明大道一家饭店。市民于女士一家三口刚刚结束用餐,桌上的四五个餐盘都空了。“平时在家吃饭,我都把剩菜剩饭装到保鲜盒里放进冰箱,下一顿热热再吃。在外边吃饭,我们一家人都是按照饭量点菜。偶尔有吃不完的饭菜,我们就打包带回家。”于女士告诉记者。
13时30分,在独山大道一家酒店内,一场婚宴接近尾声,宾客正陆续离开。在酒店二楼的包间内,桌上的烧鸡、扣肉、鱼等菜品几乎没动,馒头也剩了不少,粗略看来,剩菜占了整桌菜的三分之一左右,几位客人正在忙着打包。该酒店的服务员告诉记者,以前只有少数中老年客人会到前台索要塑料袋打包剩菜剩饭,但现在很多年轻人也开始把剩菜打包带回家了。
建设路一家饭店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客人们在点菜的时候越来越理性,而且打包剩菜的客人也越来越多。饭店要求,客人点餐时,服务员必须向客人介绍饭菜份量和小份饭菜,并根据客人的数量建议点菜的数量,提醒客人如果菜不够吃的话可以再加。“浪费肯定还会有,但是比以前少多了,大多数客人能‘光盘’。”该负责人说。
市民王女士在接受采访时说:“节约粮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虽然现在日子越过越好,但是我们也不能浪费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