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预制食品的日益流行使之成为资本宠儿,投资者希望抓住人们在疫情期间生活方式的变化所推动的这一趋势。
报道称,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预制菜市场此前主要是由餐饮服务公司驱动的。但是,过去两年里发生了从餐馆向家庭餐桌的转移,因为在防疫措施导致出行受限期间,许多人需要待在家里。这一转移迅速将预制食品带入了大众消费市场。
德勤亚太消费品与零售行业负责人张天兵表示,中国预制菜市场未来很有前景。

2021中国预制菜产业大会暨展会现场(新华社发)
张天兵说:“预制菜满足了新一代消费者健康化、特色化的餐食偏好……疫情也加速了预制菜的推广。”
报道说,德勤中国与穆棉资本和内向基金——后两者是专注于中国新经济领域的投资公司——8月1日联合发布的一份报告称,预制菜市场今年的利润将比疫情头两年还要高。
根据这份报告,中国预制菜市场在2021年的规模约为5500亿元人民币,预计未来5年的复合年均增长率为13%。
据报道,根据天眼查的数据,截至6月,中国国内现有预制菜相关企业6.6万余家,其中2022年新增注册企业1020余家,1月至6月新增企业注册增速达42.7%。
报道说,在香港上市的佳宁娜集团控股有限公司40多年来一直在湾仔经营一家潮州菜餐厅,该公司正把目光投向内地迅速壮大的预制菜市场。
佳宁娜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介钦说:“预制菜行业在西方和日本市场发展得很好,而中国内地仍处于发展初期。如果中国内地赶上西方的水平,那(中国内地的)预制食品市场可能会在几年内增长若干倍。增长潜力将是巨大的。”
马介钦说,他更愿意投资深圳的设施,以更好地开发大湾区市场。
他说:“大湾区人口超过8000万,有大量中产阶层居民。他们能消费得起高价的优质产品。健康美味的预制食品在大湾区的需求将很强劲。”
据报道,在广东省珠海市,当地政府也在准备建设一个占地约1250亩的预制菜产业园。这个产业园将覆盖从原材料和生产到加工销售的预制食品产业链的各个环节。
作为资本新宠,预制菜行业正在吸引食品行业以外的企业的跨行业投资。
不过,报道也表示,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2月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市场上预制菜的质量仍然良莠不齐,同时存在标示信息不明确以及物流配送困难等问题。
此外,中国消费者协会8月2日公布的信息显示,今年上半年,餐馆使用预制菜而不告知就餐者的问题是被投诉最多的问题之一。
中消协说,外卖、堂食中使用预制菜而未告知消费者的做法令消费者知情权受到损害。
中消协说,随着预制菜市场的快速发展,需要相关规定的出台促进产业标准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