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北京新开设首店、旗舰店、创新概念店393家,其中,餐饮、零售业态占比超八成;为粤菜产业发展赋能,《广东省粤菜发展促进条例(草案)》提交审议。
上半年北京新设首店393家 餐饮占比稳居第一
近日,北京市商务局表示,根据选址中国(北京址点科技有限公司)数据统计,2022年上半年,北京全市新开设首店、旗舰店、创新概念店393家,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数量全国领先。
从首店类型看,2022年上半年,北京新增全球首店1家、中国(内地)首店10家、北京首店382家。高能级首店包括手表、藏品、酒水、男装、滑雪装备等多个细分品类,涉及国内外高端品牌。

从品牌属地看,中国品牌344家,占比88%;国外品牌49家,占比12%。
从业态分布看,餐饮、零售两大业态包揽81%的首店,其中餐饮业态219家,稳居第一,占比56%;零售业态100家,占比25%。
从入驻区域看,朝阳区引入首店200家,占比51%,以绝对优势领跑各区;从商圈分布看,五大核心商圈表现不俗,落地首店合计占比约40%,其中CBD商圈落地首店62家,数量上一骑绝尘。
为粤菜产业发展赋能
广东率先探索地方菜立法
南方日报消息,7月27日,《广东省粤菜发展促进条例(草案)》(下称“条例”)提交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五次会议初审,在全国率先就推动地方菜发展探索立法。
据悉,此次条例拟将广东推进“粤菜师傅”工程中行之有效的政策举措上升固化为法规条文,并规范解决粤菜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着重从“产业、人才、文化”三方面作出规定并补充细化多项措施,力促粤菜发展,更好服务就业创业、乡村振兴和文化传承。

为粤菜产业发展“赋能”是本次立法的重点。条例拟规定政府及有关部门在产业发展各环节的职责,包括推动粤菜特色集聚区建设、加强发展餐饮领军企业、统筹规划粤菜美食与文化旅游发展、培育预制菜知名品牌和示范企业等,为粤菜产业有序发展提供更清晰的指引。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就促进粤菜发展的立法还采取省市协同创新模式。条例立足解决粤菜发展的全省共性问题,汕头、佛山、梅州、江门、潮州等市则聚焦当地实际开展立法,省市条例将相互呼应、紧密衔接、各有侧重。